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缢蛏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池塘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缢蛏池塘养殖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103-2012《缢蛏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缢蛏池塘养殖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选址与布局方面,标准要求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区域。池塘底部以沙质土壤为佳,这有助于缢蛏的附着和生长。同时,养殖区周边不应有工业污染源,确保生态环境的安全。
关于苗种选择,标准规定应选用健康无病害、规格整齐的缢蛏苗种。苗种的壳高一般应在1.5厘米以上,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苗种来源需明确,并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投放。
在养殖管理中,标准强调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等。当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应及时增氧。此外,合理投喂也是关键,通常采用颗粒饲料或藻类作为饵料,投喂量应根据缢蛏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
对于病害防治,标准提倡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包括定期消毒池塘、合理轮作以及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使用违禁药物。
最后,在收获环节,标准建议根据缢蛏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确定最佳收获时间。通常缢蛏养殖周期为12至18个月,此时肉质肥美,品质最佳。
这些条文从选址到收获全面覆盖了缢蛏池塘养殖的关键环节,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