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施药方法、质量控制和安全环保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的作业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erial Spraying Control of 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065-2012《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作业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的作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对象限制,确保防治工作因地制宜。
2. 术语和定义
- 美国白蛾:定义为特定的有害生物,明确防治目标。
- 飞防作业:指利用飞机进行喷洒药物的操作。强调了作业方式的重要性。
3. 作业准备
- 气象条件:要求风速不超过5米/秒,无降水且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这些条件有助于提高药效并减少药剂飘移。
- 地面协调:需要提前清除障碍物,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这是保障作业顺利开展的基础。
4. 药剂选择与配制
- 应选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如灭幼脲类、阿维菌素等。强调环保性和安全性。
- 药剂需按照说明书准确配比,确保浓度适宜。
5. 飞行作业
- 飞行高度一般控制在30-50米之间,以保证药液均匀覆盖目标区域。
- 作业航线设计应避开居民区和敏感区域,同时考虑地形地貌因素。
6. 效果评估
- 治疗后7-10天内进行效果检查,通过虫口减退率来判断防治成效。
- 若防治效果未达到预期,则需及时调整方案重新作业。
以上内容为核心条款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开展飞机施药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