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鱼出血病的检疫程序、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鱼出血病的检疫和防控工作。
Title:Quarant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ass Carp Hemorrhage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459-2012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是由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草鱼出血病的检疫方法、采样、检测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标准进行解读。
首先,在采样部分,标准明确指出采样的原则是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具体要求包括:采集样品时应覆盖不同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的草鱼个体;采样数量需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情况下,每池塘或养殖场至少采集30尾鱼作为样本。此外,还强调了采样工具必须无菌且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其次,在检测方法上,标准推荐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与病毒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鱼体器官组织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了草鱼出血病病毒;而病毒分离培养则是将疑似患病鱼的组织样本接种到敏感细胞系中,观察是否有病毒生长繁殖的现象出现。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的存在与否。
再者,关于结果判定,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典型的出血性病变特征,并且病毒分离培养成功,则可判定为阳性;若两者均未检出异常,则判定为阴性;如果仅有一项符合阳性标准,则需要重复实验或者增加样本量重新检测。这种双重验证机制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比如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消毒池塘环境,合理投喂饲料等。这些措施对于预防草鱼出血病的发生同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DB50/T 459-2012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技术指导,而且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把控,这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