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苦瓜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亲本繁育、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种子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区域内苦瓜杂交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tter Melon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787-2011《苦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了苦瓜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种及质量检验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产地环境
标准要求生产基地应远离污染源,土壤质地以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pH值在6.0至7.5之间。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苦瓜生长过程中不受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同时提供适宜的土壤条件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如“桂优一号”、“桂优二号”等。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播种育苗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法。育苗期间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苗床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这样有利于幼苗快速适应大田环境。
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密植、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建议每亩种植密度为2000-2500株左右,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肥料。对于常见的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可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
采种及质量检验
当果实完全成熟后方可采摘作为种用,注意避免损伤果皮影响种子质量。采收后的种子需要经过清洗、晾晒等工序处理,并按照GB/T 3543.2的规定进行净度、发芽率等方面的检测,确保种子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
以上内容涵盖了DB45/T 787-2011标准中的核心部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