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泡桐培育的技术要求,包括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泡桐的人工培育和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ulownia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泡桐是一种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其培育技术直接关系到木材产量和质量。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1585-2012 泡桐培育技术规程》为泡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造林地选择方面,规程强调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栽植。这主要是因为泡桐喜光耐旱,不耐水湿,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合理的选址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其次,在苗木选择上,规程要求选用一年生苗高不低于80厘米,地径不小于1.2厘米的健壮苗木。同时,苗木根系完整,无病虫害,顶芽饱满是基本条件。优良的苗木是保证造林成功的基础,直接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
关于造林密度,规程建议株行距以3米×4米或4米×4米为宜,每公顷保留167至222株。这样的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有利于树木通风透光,促进健康生长。过密或过稀都会影响最终产量。
施肥管理方面,规程提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每年追肥两次,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进行。科学施肥能够满足泡桐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增强抗逆能力。
病虫害防治也是规程的重点之一。规程指出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定期巡查林地,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特别是要注意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虫,它们对泡桐的危害极大。
最后,规程还特别提到要加强抚育管理,包括适时修枝整形、除草松土、灌溉排水等工作。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木材品质。
总之,《DB34/T 1585-2012 泡桐培育技术规程》从造林地选择到抚育管理各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指导,对于推动泡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以显著提升泡桐栽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