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粮食类农产品追溯过程中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及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粮食类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到流通各环节的追溯信息采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raceability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 Gr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640-2012《农产品追溯信息采集规范 粮食》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该标准旨在规范粮食在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信息采集工作,从而实现对粮食产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以下是根据该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从事粮食种植、收获、储存、运输及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它规定了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中信息记录的基本要求。
基本原则
1. 真实性:所有采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伪造或篡改。
2. 完整性:确保信息覆盖粮食生产、流通全过程,无遗漏。
3. 及时性:信息应随生产活动同步记录,避免延误。
4. 一致性:不同阶段的信息记录格式和内容需保持一致,便于整合与查询。
信息采集内容
# 种植阶段
- 基本信息:包括品种名称、播种时间、种植面积等。
- 投入品使用情况: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种类、用量及其使用日期。
- 环境条件:如土壤类型、气候状况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
# 收获阶段
- 产量数据:每块地的实际收获量。
- 品质检测结果:水分含量、杂质比例等直接影响粮食质量的关键指标。
# 储存阶段
- 入库信息:入库时间、数量、温度湿度控制措施等。
- 出库信息:出库时间、数量、流向等。
# 运输阶段
- 承运方信息:车辆编号、驾驶员姓名等。
- 运输路径:起点、终点以及途经地点。
信息采集方法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条形码、RFID标签等技术手段进行标识,并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录入相关信息。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电子档案,方便日后查阅。
数据管理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检查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此外,还需制定应急预案,在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并调整相关记录。
以上是对DB34/T 1640-2012中关于粮食追溯信息采集规范的一些重点解读。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保障粮食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