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结构徽派建筑防雷技术的设计、施工、检测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木结构徽派建筑的防雷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Wooden Structure Anhui-style Archit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593-2012《木结构徽派建筑防雷技术规范》是专门针对安徽省内木结构徽派建筑的防雷保护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高度不超过15米且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木结构徽派建筑。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确保了防雷措施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标准对“接闪器”、“引下线”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接闪器”是指直接接受雷电流的金属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等。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防雷设计要求
- 建筑物应设置外部防雷系统,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接闪器的高度应高出屋面至少30厘米,并且要确保所有突出部分均被覆盖。
- 引下线的数量不应少于两条,且间距不宜大于18米。引下线需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4. 材料选择及施工质量
- 接闪器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其直径不得小于8毫米。引下线则推荐使用热镀锌钢绞线,截面积不少于25平方毫米。
- 接地装置应埋设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欧姆。如果实际测量值超过此限值,则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电阻率。
5. 维护与检测
- 定期检查接闪器是否完好无损,引下线是否有腐蚀现象。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整个防雷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
- 对于已经安装好的防雷设施,在遭遇强雷击后也应立即进行专项检查,以确认其功能完整性。
6. 特殊情况处理
- 如果木结构徽派建筑位于雷电活动频繁区域,则建议增加额外的防护措施,比如增设独立避雷针或者加强型屏蔽网。
- 在改建或扩建过程中,原有防雷系统不得随意拆除或改动,除非经过专业评估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木结构徽派建筑防雷技术规范》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后期维护都给出了详尽指导,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带来的损害,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免受自然灾害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