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气象影视节目中使用的图形、符号、背景等色彩的规范化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从事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播出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Meteorological Visual Graphics Color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596-2012《气象影视图形色标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图形颜色的使用。以下是对该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色标的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气象影视图形中使用的颜色应具备以下特性:
- 清晰性:确保不同气象要素的颜色对比度高,便于观众识别。
- 一致性:同一类型的气象要素在不同图层或时间段内保持一致的颜色表示。
- 适应性:考虑不同显示设备(如电视、电脑屏幕)的色彩表现能力。
颜色分类与应用
标准将颜色分为几大类,并明确了其具体用途:
- 温度相关颜色:通常以蓝色至红色渐变表示温度变化,其中蓝色代表低温,红色代表高温。例如,-10℃至0℃区间使用浅蓝色,而30℃至40℃区间则采用深红色。
- 降水相关颜色:以绿色至紫色表示降水量级,绿色代表小雨,紫色代表暴雨及以上级别。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极端降水事件需用醒目的亮黄色或橙色标注。
- 风速相关颜色:通过冷暖色调对比来体现风速差异,比如轻风用淡黄色,强风则选用暗红色。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 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弱条件下播出时,应适当调整亮度和饱和度,避免因视觉疲劳导致信息误读。
- 对于多语言版本的气象服务产品,在保证主要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增加辅助性的图标或文字说明帮助理解。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标准的要求,建议各气象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执行力度。
-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定期检查播出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 积极收集用户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的色标设计方案。
以上是对DB34/T 1596-2012《气象影视图形色标规范》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从事气象影视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