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接口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验收。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s DB11/T 886-2012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86-2012《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运行维护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总体要求
- 标准指出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应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这意味着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并且能够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升级。
2. 功能要求
- 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需实现对旅客流量、车流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这要求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高效的通信机制。
- 票务管理:包括售票、退票、改签等功能,同时支持电子支付方式。这部分强调了便捷性和安全性,比如采用加密技术保护交易安全。
- 监控与安防:设置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等子系统,以保障枢纽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此外还提到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3. 性能指标
- 对于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数值标准。例如,信息查询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不应超过5秒;整个系统的可用率不低于99%。这些量化指标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4. 运行维护
- 明确了日常巡检、故障排查、定期检修等工作的周期和内容。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文档记录制度,便于后续管理和问题追溯。
以上只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概述,实际上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更多细节和技术规范。遵循此标准有助于构建高效、智能且符合实际需求的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