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竹林丰产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经营措施、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毛竹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Moso Bamboo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194-2011《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毛竹林的科学管理和高效生产。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立地条件选择
规程中明确指出,毛竹林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下、坡度小于25°的缓坡或平地。土壤以砂壤土为佳,要求土层厚度不少于50厘米,pH值在5.0~6.5之间。这是因为毛竹根系发达且浅生,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二、造林密度与配置
规定每公顷栽植株数为1650至2250株,行距4米×5米或3米×6米。提倡采用品字形配置方式,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竹笋出土时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影响竹子质量。
三、抚育管理措施
强调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松土除草作业,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同时要求及时清理病枯竹及老鞭,保持林内清洁卫生。对于施肥方面,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每年每公顷施用尿素75公斤左右,并配合磷钾肥使用。
四、病虫害防治
提出要建立预测预报制度,定期巡查林区,发现病虫害早期症状立即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确保竹产品安全无污染。
五、采伐更新
明确规定毛竹的最佳采伐年龄为3至5年生,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经济效益。采伐时应遵循\"留强去弱\"的原则,保留适当数量的新竹作为更新母竹。同时,在冬季完成采伐后应及时整地备耕,为下一轮生长周期做好准备。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规范化操作提高毛竹产量和品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