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余甘子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繁育、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余甘子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Phyllanthus embl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231-2011)为余甘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品种选择,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且高产优质的品种。例如,“余甘优株1号”等经过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在实际操作中,种苗质量至关重要,要求种苗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完整。
对于建园规划,标准强调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建议坡度在25°以下的缓坡地或平地建园效果最佳。同时,合理布局园区道路、排灌系统和防护林带,确保交通便利、灌溉排水通畅。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关键的技术要点。首先,定植密度一般为每亩40至60株,具体可根据土壤肥力调整。其次,幼树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每年施肥3至4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进入结果期后,施肥量应适当增加,并注重有机肥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是余甘子栽培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越冬病虫源;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控制害螨等。
此外,标准还对采收加工做出了明确规定。余甘子应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通常在10月中下旬进行。采收后应及时分拣分级,避免机械损伤。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果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卫生。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希望对从事余甘子种植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