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害螨的技术要求,包括果园管理、捕食螨释放方法、环境条件控制及配套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柑橘种植区采用捕食螨进行害螨防治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datory Mites Control of Citrus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214-2011《捕食螨防治柑橘害螨技术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捕食螨控制柑橘园害螨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柑橘园中捕食螨的生产和应用。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对象,确保技术推广具有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捕食螨:指能够捕食柑橘害螨的天敌螨类。
- 生产基地条件:要求生产基地环境清洁,远离化学农药污染源,且需具备良好的隔离措施以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侵入。
3. 生产管理:
-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强调从健康无病虫害的柑橘园中采集捕食螨作为种源,并建立完善的保存体系。
- 饲养设施:饲养场所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消毒,避免杂菌滋生。
- 饲养方法:采用标准化饲养流程,包括饲料配制、温度控制等,确保捕食螨健康生长。
4. 田间释放技术:
- 释放时间:最佳时间为春季柑橘害螨活动初期,此时害螨数量较少,捕食螨易于建立种群。
- 释放量:根据柑橘园的具体情况(如面积、害螨密度)确定合适的释放密度。
- 释放方式:可采用撒布法或挂袋法,确保捕食螨均匀分布于整个果园。
5. 效果监测与评估:
- 定期检查柑橘园内的害螨数量变化,评估捕食螨对害螨的控制效果。
- 若发现捕食螨种群数量下降或害螨再次爆发,则需及时采取补充释放或其他防控措施。
6. 注意事项:
-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对捕食螨安全的产品,并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间隔期。
- 避免在强光直射下释放捕食螨,以免影响其存活率。
通过遵循以上条文,可以有效利用捕食螨来控制柑橘园中的害螨问题,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