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机械化深松作业的技术要求、作业质量指标、作业准备、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机械化深松技术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Deep Soil Loosening in Conservation Til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457-2012《保护性耕作土壤机械化深松作业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天津市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机械化深松作业技术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并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首先,标准明确了“保护性耕作”与“机械化深松”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及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体系;而“机械化深松”则是指利用机械手段对土壤进行深层疏松处理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业条件
根据标准要求,在实施机械化深松之前需要考虑多项环境因素。例如,土壤含水量应在一定范围内(通常建议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这样既能保证作业效果又能避免因过湿或过干导致的问题。此外,还应确保作业区域没有障碍物如石块、树根等影响正常施工的因素存在。
深松深度与间距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作物类型的适宜深松深度与行距。对于小麦来说,推荐的深松深度为30厘米左右,行距控制在40-50厘米之间;而对于玉米而言,则建议深松至40厘米,并保持行距在50-70厘米。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有效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还能兼顾到后续种植的需求。
机械设备选择
为了达到最佳作业效果,标准特别强调了设备的选择标准。所使用的深松机具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调整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业需求。同时,机器的设计应当便于维护保养,并且配备有精确的深度控制系统,以确保每次作业都能达到预定的标准。
安全生产要求
安全始终是任何农业生产活动的核心考量之一。本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作业现场需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以及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暂停一切户外作业等。这些规定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效果评估
最后,标准还给出了如何评价机械化深松作业成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土壤结构是否得到改善、农作物长势是否良好以及经济效益是否显著提升等方面。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时,才能认定此次作业成功完成。
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土壤机械化深松作业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天津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工作者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实用的操作指南。遵循这一规范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