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信阳红茶初制加工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信阳市范围内红茶的初制加工生产。
Title:Xinyang Black Tea Initial 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716-2012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信阳红茶初制加工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一、原料采摘
标准要求鲜叶采摘应选择晴天进行,以保证茶叶品质。采摘时应遵循“采嫩留老、采高留低”的原则,确保芽叶完整无损。具体来说,一级信阳红茶的鲜叶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二级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三级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
二、萎凋工艺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指出萎凋时间一般为6-8小时,视天气情况调整。萎凋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萎凋程度判断依据是鲜叶失重率约为15%-20%,叶片柔软呈萎蔫状态,茎梗折而不断。
三、揉捻工艺
揉捻过程中要掌握好压力和时间。一级茶揉捻时间为60-90分钟,二级为45-60分钟,三级为30-45分钟。标准强调揉捻室温应控制在20-25℃,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成茶品质。
四、发酵工序
发酵是形成红茶特有品质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发酵时间根据季节和鲜叶等级调整,通常为2-4小时。发酵适度的标准是叶色由青转红,散发出浓郁的花果香。
五、干燥处理
干燥分毛火和足火两阶段进行。毛火温度控制在110-120℃,时间为10-15分钟;足火温度降低至80-90℃,持续20-30分钟。标准特别指出干燥过程要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焦香或香气损失。
六、成品检验
成品茶需符合GB/T 13738.1-1992的规定。每批次产品应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指标检测,包括水分含量、碎末含量等项目。同时要求包装材料无毒无害,确保食品安全。
以上是对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信阳红茶初制加工的企业和个人有所帮助。严格遵循这些技术规范,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信阳红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