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包括消防设施配置、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等类似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Title:Public Place Fire Safety Management for Nursing Homes, Welfare Homes, and Kindergart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 509.6-2012《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中关于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的消防安全管理,有以下关键条款需要重点关注:
1. 消防设施配置
根据标准要求,这些场所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具体来说,养老院和福利院应确保每个房间至少有一个手动报警按钮,并且在主要通道安装烟感探测器。幼儿园则需特别注意活动室与寝室区域的消防设备布局,保证设备易于儿童接触时的安全性。
2. 安全出口设置
安全出口的数量及宽度是保障紧急情况下人员快速疏散的关键因素。对于上述三种场所而言,每个楼层至少应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无阻。此外,门的设计应采用向外开启的方式,避免因拥挤而阻碍逃生路线。
3. 日常巡查制度
建立健全的日常巡查机制至关重要。规定要求每日对所有消防器材进行检查维护,记录其工作状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知识并开展演练;尤其强调在节假日期间加强巡视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
4. 应急预案制定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火警处理流程、疏散程序等内容。同时,还需针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婴幼儿)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在预案中明确指定负责人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5. 教育培训内容
针对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分别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例如,针对服务人员侧重于掌握初期扑救技巧及正确引导疏散方法;而对于老年人或幼儿,则通过简单易懂的形式普及基本自救常识。
以上几点仅为部分核心要点,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环境条件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