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铸铁锅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要求、质量控制要点、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灰铸铁为原料,采用铸造工艺生产的铸铁锅的制造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ast Iron Po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5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429-2012《铸铁锅生产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铸铁锅生产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1. 原材料:标准要求铸铁锅所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这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性能。
2. 外观质量:铸铁锅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气孔等缺陷。这一条文强调了产品的外观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尺寸偏差:对铸铁锅的尺寸偏差做出了明确规定,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这对于批量生产的铸铁锅尤为重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废品率。
试验方法
1. 外观检查:采用目视检查的方法来评估铸铁锅的外观质量。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能够快速发现明显的表面缺陷。
2. 尺寸测量:使用精度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检测铸铁锅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精确的尺寸控制有助于保证产品的功能性。
检验规则
1. 抽样检验:规定了如何从一批产品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合理的抽样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检验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2. 判定规则:明确了当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时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返工、报废等,以保障出厂产品的合格率。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标志:要求在每件产品上标明制造商名称、地址、产品型号及生产日期等信息。清晰完整的标志有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来源并维护合法权益。
2. 包装:建议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技术以保护产品免受损坏。良好的包装不仅能够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破损,还能提升品牌形象。
3. 运输与贮存:指出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剧烈震动,并且在储存时需注意通风干燥以防锈蚀等问题发生。这些细节处理得当将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铸铁锅生产技术规范》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出厂都设定了严格的标准,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情况。遵循此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