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族服饰中四子部服饰的款式、工艺要求、材料选用及制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子部传统服饰的制作、研究与传承。
Title:Mongolian Costume - Part 20: Sizi Tribe Costume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6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06.20-2012 蒙古族服饰 第20部分 四子部服饰》是一项关于蒙古族四子部传统服饰的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地区蒙古族四子部服饰的基本要求,包括款式、颜色、面料选择以及制作工艺等。适用于该地区从事蒙古族服饰设计、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
二、术语和定义
1. 四子部服饰:指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地区的蒙古族人民所穿的传统服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 主体面料:构成服装主要部分的材料,如羊毛、棉布等。
3. 辅助装饰:用于点缀主体服装的部件,如刺绣、珠片等。
三、基本要求
1. 款式特征:男子上衣为长袍式,女子则为对襟短袄搭配长裙。男装袖口宽大,女装袖口收窄。
2. 颜色搭配:以蓝、绿为主色调,辅以红、黄点缀,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3. 材质选用:优先考虑天然纤维,如羊毛、棉麻等,确保穿着舒适且环保。
四、具体条款解析
4.1 款式设计
4.1.1 男子服饰应保持宽松直筒型,长度至脚踝,领口呈圆形或方形开襟,便于活动又不失庄重。
4.1.2 女子服饰强调线条流畅,上衣长度及腰,下摆稍宽,腰部用绸带束紧,展现女性柔美身姿。
4.2 面料要求
4.2.1 主体面料需采用纯天然材质,避免使用化纤类合成织物。
4.2.2 冬季款建议增加羊绒内衬,提高保暖性能;夏季款则可选用亚麻材质,增强透气性。
4.3 制作工艺
4.3.1 所有缝制部位均需采用双针固定技术,确保牢固耐用。
4.3.2 各种装饰图案须由专业工匠手工完成,体现民族特色与艺术价值。
五、检验方法
5.1 外观检查:通过目测评估整体造型是否符合规范,颜色有无偏差。
5.2 物理性能测试:检测面料厚度、重量、拉伸强度等指标是否达标。
5.3 环保认证:确认产品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
六、标志与包装
6.1 每件成品都必须附有清晰的产品标识,注明产地、材质、规格等信息。
6.2 包装材料提倡采用可降解塑料袋或纸箱,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DB15/T 506.20-2012 蒙古族服饰 第20部分 四子部服饰》不仅传承了蒙古族传统文化,还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可持续发展。这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推动当地民族手工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