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其他类蔬菜采后处理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其他类蔬菜的采后处理过程。
Title:Post-harvest Handl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egetables - Part 7: Other Ty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67.7-2012《蔬菜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第7部分:其他类》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一些特殊类型的蔬菜在采后处理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采后处理”的概念,即从蔬菜收获到最终消费或加工之前的整个过程,包括分级、清洗、包装等环节。这一定义帮助从业者理解整个流程的重要性,确保每个步骤都能按照既定标准执行。
分级
在分级章节中提到,应根据蔬菜的外观质量(如大小、形状、颜色)、新鲜度以及病虫害情况来划分等级。特别强调了不应存在明显的机械损伤,并且要求不同等级间的差异明显,以便于消费者选择适合的产品。此外,还规定了分级后的蔬菜需保持原有品质特性不变。
清洗与消毒
对于清洗方法的选择,推荐使用流动水冲洗或者浸泡式清洗,并且建议采用臭氧水或其他安全有效的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指出,在清洗过程中要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确保水质清洁卫生。
包装
关于包装材料的选择,标准指出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并且能够保护内部产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包装上还需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便于追溯管理。另外,为了延长保鲜时间,提倡使用透气性好的包装形式。
运输与储存
在运输环节中,要求车辆干净整洁,装卸时轻拿轻放,防止挤压碰撞导致损坏。储存条件方面,则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需求设定适宜范围。比如某些耐寒性强的品种可以放在较低温度下保存,而易腐烂的则需要较高湿度以减缓新陈代谢速度。
以上是对DB11/T 867.7-2012中部分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能有效减少损耗,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