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行评价。
Title:Evaluation of Operation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ansfer 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61-2012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于2012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行评价工作。
下面将对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要求
1. 运行管理:生活垃圾转运站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责任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并确保这些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还应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2. 设施设备:转运站内的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且处于良好状态。对于出现故障或损坏的情况要及时维修更换,以保证正常运转。
3. 环境保护:在转运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如设置防渗漏设施防止渗滤液泄漏;安装除尘装置降低粉尘浓度;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免二次污染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
该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经济效益:通过对比实际运营成本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来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这其中包括了处理量、收入支出比等多个子项。
2. 社会效益:评估转运站在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比如是否提高了居民满意度、减少了垃圾暴露时间等等。
3. 技术水平:考察转运站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可靠,能否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发展需求。
4. 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情况,看是否存在浪费现象。
5. 安全生产: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急响应机制是否健全等问题。
三、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系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打分,最后汇总得出总评分。其中定量指标可以直接计算得出数值,而定性指标则需要结合专家意见和个人经验来进行主观判断。
总之,《DB11/T 861-2012》为北京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运行评价依据,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