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秦岭猪苓菌种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秦岭地区猪苓菌种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Title:DB61T 509.4-2011 Qinling Polyporus umbellatus mycelium s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509.4-2011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秦岭猪苓菌种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菌种来源:该标准要求菌种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猪苓母种。这确保了菌种的纯度和健康状态,避免引入病原体影响后续种植。
2. 培养基制备:标准规定了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配比,包括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的比例。合理的培养基配方可以为菌丝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菌种发育。
3. 培养条件:标准明确了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等环境参数。适宜的培养条件有助于提高菌种的质量和产量。
4. 检验方法:规定了菌种活力测定的方法,如显微镜观察法和生长速率测定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评估菌种的活性和生命力。
5. 包装与贮藏:要求采用密封良好的容器包装,并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正确的包装和贮藏方式可延长菌种的保质期,保持其优良特性。
6. 标志与运输:标准对菌种包装上的标识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指出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震、防潮。清晰的标志便于识别和管理,而妥善的运输措施能保护菌种不受损害。
以上内容是DB61/T 509.4-2011中关于秦岭猪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要求,遵循这些规定有助于提高菌种质量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