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鳗鲡池塘养殖的场地选择、池塘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花鳗鲡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Anguilla marmor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224-2012花鳗鲡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海南省发布的关于花鳗鲡池塘养殖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苗种选择与放养
1. 苗种质量:要求苗种体色鲜艳,无病无伤,规格整齐。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苗种健康,提高成活率。
2. 放养密度:每亩水面放养量为3000尾左右。此密度既能保证充足的生长空间,又有利于管理。
二、饲料投喂
1. 饲料种类:以鱼糜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动物内脏。这种配比能够满足花鳗鲡对蛋白质的需求。
2. 投喂次数: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定时定量的投喂有助于花鳗鲡形成良好的摄食习惯。
三、水质管理
1. 水质指标:PH值维持在7.5-8.5之间,溶解氧不低于5mg/L。这些指标是花鳗鲡适宜生存的基本条件。
2. 定期换水:每周更换1/3的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日常管理
1. 巡塘观察:每日早晚巡塘,检查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疾病防控:定期消毒池塘,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机制。
五、收获
1. 成鱼规格:体重达到1公斤以上即可收获。过小的个体会影响经济效益。
2. 捕捞方式:采用网具捕捞,避免机械损伤。采取温和的方式捕捞可以减少鱼体损伤,提高商品价值。
六、环境保护
1. 废弃物处理:妥善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对于从事花鳗鲡池塘养殖的企业和个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遵循这些标准,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还能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