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鹿茸片(粉)冻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鹿茸为原料,经清洗、切片(或粉碎)、冻干等工艺制成的鹿茸片(粉)产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reeze-dried Deer Antler Slices (Pow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鹿茸片(粉)冻干技术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冻干工艺参数的优化。在TCAAA 117-2023新版本中,对冻干曲线的设计和控制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以冻干曲线为例,新标准明确指出,冻干过程中的预冻结温度应设定在-40℃至-50℃之间,保持时间为2-3小时。这样的设置能够确保鹿茸组织内部的水分充分结冰,为后续升华干燥阶段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第一阶段的升温速率被限定为每小时1℃,第二阶段则提高到每小时2℃,直至产品温度达到30℃左右结束干燥。这种梯度升温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温度骤变导致的产品品质下降,比如出现表面硬化、内部残留水分过多等问题。
实际应用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设备性能和原料特性调整具体参数。例如,在预冻结阶段,如果发现产品未能完全冻结,可能是因为预冻结时间不足或是预冻结温度不够低,这时就需要延长预冻结时间或降低预冻结温度。而在干燥阶段,若发现产品表面硬化严重,则可能是升温速度过快,需适当减缓升温速率。
通过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冻干曲线设计与控制,不仅可以保证鹿茸片(粉)的质量稳定性,还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鹿茸制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