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两优1528机械化插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耕整地、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采用机械化插秧方式进行水稻两优1528栽培的生产活动。
Title: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Two-line Hybrid 1528 with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814-2012水稻两优1528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两优1528这一优质水稻品种在机械化插秧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下从关键条款入手进行深度解读。
一、播种育秧部分
标准规定,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这主要是考虑到两优1528的生长特性,既需要保证足够的积温,又要避免后期遭遇寒露风影响。播种量控制在每亩1.5公斤左右,种子处理要求浸种时间为24-36小时,催芽至破胸即可播种。这项规定有助于确保秧苗整齐一致,提高机械化插秧效率和成活率。
二、机插秧田准备
标准强调,机插前要对大田进行深耕平整,耕深应在2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氮磷钾比例建议为1:0.5:0.5。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这是为了满足机械作业需求同时避免插秧过程中泥浆过稀导致秧苗漂浮。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插秧规格与密度
按照标准要求,插秧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14-16厘米,每穴栽插2-3株苗。这种布局既能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又能保证群体通风透光,有利于病虫害防控。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密度,肥沃田块可采用较低密度,而贫瘠田块则需适当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
四、水肥管理
标准提出分蘖肥在插后7天施用,每亩尿素7-10公斤;拔节肥在分蘖末期施用,每亩尿素5-7公斤。后期视苗情决定是否追施穗肥。水分管理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方式,即插后保持薄水层促返青,分蘖盛期逐步加深水层至6-8厘米,拔节后逐渐减少灌水次数直至干湿交替。科学的水肥管理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能力。
五、病虫害防治
标准特别指出要重视螟虫、稻飞虱等主要害虫的防治。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佳。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此外,还应结合农业措施如清洁田园、合理布局等综合防控策略。及时有效的病虫害管理对于保障产量至关重要。
六、收获
当稻谷达到完熟期时应及时收获,一般在9月中下旬开始。机械化收割时留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内,以利于秸秆还田。收获后的稻谷要及时干燥入库,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防止霉变。
总之,《DB42/T 814-2012》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规范,为两优1528水稻机械化插秧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于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