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兔害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森林资源的兔害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toxic Control of Forest Rabbit Pests i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343-2011《森林兔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新疆地区森林兔害防治的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森林兔害的无公害防治工作。明确了适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标准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兔害:指兔类动物对森林植被造成的损害。
- 无公害防治:采用物理、生物等方法控制兔害,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通过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增强植物抗性来预防兔害发生。
- 综合治理:结合多种防治措施,如设置围栏、释放天敌等,形成综合防控体系。
4. 监测与预警:
- 定期巡查林区,观察兔类活动迹象。
- 利用红外相机等设备记录兔群数量及分布情况,及时发出警报。
5. 物理防治:
- 设置铁丝网或电围栏阻止兔类进入特定区域。
- 在树干周围包裹防啃带,防止幼苗被啃食。
6. 生物防治:
- 引入黄鼬、狐狸等捕食性动物作为自然天敌。
- 种植驱兔植物(如大蒜、辣椒)形成隔离带。
7. 化学防治:
- 仅在必要时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 使用低毒高效的药物,尽量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8. 效果评估:
- 每次防治后都要进行效果评价。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防治策略。
9. 培训与宣传:
- 对相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 向公众普及兔害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度。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的主要框架和核心要求,对于有效开展森林兔害无公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