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食品丁鱥池塘养殖的技术要求,包括养殖场环境、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控制、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无公害食品丁鱥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Non-environmental Food - Pond Cultu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riplophys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食品 丁鱥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65/T 3352-2011)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丁鱥的健康养殖,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环境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养殖区域应远离工业区、城镇居民区以及主要交通干线,以避免环境污染。此外,水源需充足且清洁,不得含有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这一规定有助于保证丁鱥的生长环境安全卫生。
2. 池塘准备:在放养前,池塘需要经过彻底清整和消毒处理。具体做法包括清除过多淤泥,使用生石灰等化学药剂对池底进行全面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寄生虫。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鱼苗健康成长。
3. 苗种选择与放养:所选用的丁鱥苗种必须来源于无疫病发生的历史记录良好的养殖场,并且经过检疫合格。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合理确定,通常每平方米水面放养量为20至30尾左右。同时要注意同一批次内个体大小均匀一致,避免因强弱差异导致的竞争不公。
4. 饲料投喂: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食,辅以新鲜的小杂鱼虾作为补充。每天定时定量投喂两次,上午9点左右一次,下午4点左右一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鱼类体重的3%-5%之间,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另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强化剂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5.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体pH值、溶解氧浓度、氨氮含量等指标,保持适宜范围内的水平。当发现水质恶化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如换水、增氧等操作。此外,还要注意防止暴雨后出现的水质突变现象,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6.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对于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可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最终上市产品的质量安全。
7. 收获与运输: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适时捕捞上市。捕捞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运输途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并采取必要的保温保湿措施,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死亡损失。
以上就是对《无公害食品 丁鱥池塘养殖技术规范》部分核心内容的详细解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