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疆活化沙丘免灌造林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管理措施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北疆地区活化沙丘的免灌造林工程及相关生态治理项目。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Non-Irrigation Afforestation on Activated Dunes in Norther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320-2011北疆活化沙丘免灌造林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针对北疆地区特定生态环境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活化沙丘区域的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北疆地区以流动或半固定沙丘为主的干旱荒漠地带,采用免灌溉方式开展造林活动。这一定位明确了技术应用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即高寒、干旱、风蚀严重且水资源匮乏的区域。
二、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对“活化沙丘”、“免灌溉造林”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活化沙丘”是指经过自然或人为扰动后重新活跃起来的沙丘地貌单元;而“免灌溉造林”则是指在造林过程中不依赖外部水源补充,依靠自然降水完成树木生长发育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造林准备
1. 立地类型划分:根据地形、土壤质地及水分状况等因素将造林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据此选择适宜树种。
2. 沙障设置:为防止新栽植苗木被风吹走,在造林前需沿主风向方向铺设草方格或其他形式的沙障,其规格要求高度不低于40cm,宽度不少于60cm。
3. 种子处理:对于需要播种繁殖的植物种类,应采取适当方法提高发芽率,如浸泡、催芽等预处理措施。
四、造林方法
规程推荐了几种适合当地条件的有效造林手段:
- 乔灌结合模式:以耐旱性强的大乔木作为骨干林带,搭配适应性广的小灌木形成多层次防护体系;
- 块状种植法:按照一定间距挖坑定植,每穴内可同时栽植多种植物,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生物多样性;
- 飞播造林:利用飞机将经过筛选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布于预定区域,特别适用于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沙地治理项目。
五、后期管理
1.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监测可能出现的危害性昆虫或病原菌感染情况,一旦发现立即采取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手段予以控制;
2. 抚育修剪:及时去除枯死枝条,促进健康枝叶生长,保证整体冠幅结构合理美观;
3. 补植补种: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存活率偏低的地方,应当适时补种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植物品种,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六、成效评估
最后还规定了如何评价整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效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 植被覆盖率变化趋势;
- 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程度;
- 生态服务价值提升幅度;
-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DB65/T 3320-2011北疆活化沙丘免灌造林技术规程》重要内容的简要介绍与深度解析。希望可以给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