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绒山羊品种登记的术语和定义、登记条件、登记程序、档案管理及信息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绒山羊品种的登记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Code for Registration of Cashmere Goat Br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357-2012 绒山羊品种登记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新疆地区绒山羊品种的登记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新疆特有的绒山羊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了登记对象为在新疆地区饲养并达到一定规模的绒山羊群体。这意味着只有那些经过长期选育、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和生产性能的绒山羊群体才能申请登记。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登记品种的质量,避免低质量或杂乱无章的群体进入正式登记流程。
第六条指出,申请登记的单位或个人需提交包括品种来源、选育过程、群体规模、主要经济性状等在内的多项资料。这些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登记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特别是关于品种来源和选育过程的描述,能够反映该群体的历史背景及其遗传改良历程,是评估其纯度和价值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强调了登记证书的有效期管理。登记证书有效期设定为五年,并要求在此期间内定期报告群体数量变化、生产性能维持情况等信息。这种动态监管机制有利于及时掌握登记品种的实际状况,确保其持续符合登记条件。同时,这也提醒相关企业和养殖户要注重种群的长期管理和维护。
第十三条提出了建立品种档案的要求。档案应包含从选育到登记全过程的所有详细记录,如系谱资料、生长发育数据、繁殖性能统计等。完整的档案不仅有助于后续的研究工作,也为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第十五条明确了监督抽查制度。由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已登记品种进行现场检查和技术审核,以验证其实际表现是否与登记时申报的信息相符。这项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虚假登记行为的发生,保障整个登记体系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DB65/T 3352-2012 绒山羊品种登记规程》通过一系列具体细致的规定,构建了一个科学严谨的绒山羊品种登记管理体系。它不仅是新疆地区开展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框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