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陆生固氮蓝藻进行固沙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管理和监测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及其他类似生态环境中利用陆生固氮蓝藻进行固沙和生态恢复的实践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nd Fixation using Terrestrial Nitrogen-fixing Cyanobact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323-2011 陆生固氮蓝藻固沙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利用陆生固氮蓝藻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蓝藻的筛选、培养、接种以及后续的管理都有明确要求,下面我将挑选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蓝藻的选择上,标准中提到要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种类。这意味着所选蓝藻不仅需要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固氮能力以促进土壤改良。例如,特定的钝顶节旋藻和螺旋藻被推荐用于干旱地区的沙地修复工作。
其次,关于蓝藻的培养条件,标准规定了温度、光照强度及pH值等参数。比如,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5至35摄氏度之间,光照强度保持在4000到6000勒克斯范围内,而pH值则需维持在7.5至9.0之间。这些参数确保了蓝藻能够健康生长并发挥其生态功能。
再者,关于接种方法,规程指出应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接种作业,并且每平方米的接种量不得少于5克干重。同时强调了接种后要立即覆盖细土以保护蓝藻免受风吹日晒的影响。
最后,在后续管理方面,标准建议定期监测蓝藻覆盖率与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当发现有局部区域出现退化迹象时,应及时采取补种措施。此外,为了防止人为活动对已恢复区域造成破坏,还需设立围栏加以保护。
以上就是对《DB65/T 3323-2011 陆生固氮蓝藻固沙技术规程》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解读。通过遵循该标准实施相关项目,可以有效提高沙漠化治理的效果,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