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茭白与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无公害茭白与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cological Symbiosis of Non-toxic Chinese Water Chestnut and Procambarus clark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515-2011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茭白与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
1. 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
2. 土壤质量应达到GB 15618的要求,土壤pH值在6.5-7.5之间为宜。
二、茭白种植
1. 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好的品种,如浙茭一号等。
2. 种植密度:行距1米,株距0.5米,每亩种植约1300株。
3. 施肥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分蘖期和孕茭期各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30公斤。
三、克氏原螯虾养殖
1. 放养时间:春季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放养虾苗。
2. 放养密度:每亩投放规格为2-3cm的虾苗800-1000尾。
3. 饲料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
四、共生管理
1. 水位控制:保持水深在30-50厘米之间,定期调节水位促进茭白生长。
2.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和生物方法(如投放天敌)进行防治。
3. 定期巡塘:每天早晚巡查一次,观察茭白和虾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五、收获
1. 茭白收获: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一般在孕茭后30-40天。
2. 虾收获:在秋季水温下降前完成捕捞,采用地笼网等工具进行捕捞作业。
以上内容为DB34/T 1515-2011中的核心条款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