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技术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滨海盐碱地棉花种植的技术指导和相关领域的交流。
Title:Technical Terms for Cotton Production in Coastal Saline-Alkali Lands - DB37T 2027-201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027-2012《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技术术语》是山东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中的专业术语。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盐碱地:指土壤中含有过多可溶性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在滨海地区,由于海水的影响,这类土地通常含有较高的氯化钠等盐类,影响作物生长。
2. 改良剂:用于改善盐碱地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常见的改良剂包括有机肥料、石灰等,它们能够降低土壤的pH值,减少盐分对植物根系的危害。
3. 排灌系统:指用于排除多余水分并供应适量灌溉的设施网络。良好的排灌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分积累,同时满足棉花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
4. 耐盐品种:指那些能够在较高盐分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的棉花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耐盐品种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5. 起垄种植:一种耕作方式,即将田地做成高垄形式进行播种。这种方法有利于排水,减少表层土壤含盐量,促进种子发芽与幼苗成长。
6. 深松耕:指比常规耕作更深一层的翻土作业。通过深松耕可以打破坚硬土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助于改良盐碱地结构。
7. 覆膜栽培:在播种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的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保持土壤湿度,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适用于干旱少雨地区。
8. 滴灌施肥:结合滴灌系统的精准施肥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将养分输送至根部附近,既节约资源又避免了传统大水漫灌导致的盐分上移问题。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关于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技术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