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消防设施、火灾预防、消防宣传与培训、应急处置及火灾事故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Title:Rural Fire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 9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652.2-2012《城市社区及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2部分: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是山东省针对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农村消防组织建设
该标准要求每个行政村应建立由村委会成员组成的志愿消防队,并明确其职责。志愿消防队员需定期接受培训,掌握基本的灭火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此外,还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水带等,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响应。
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标准强调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例如,在村内设立固定的消防宣传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普及防火知识。同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消防宣传活动,让村民了解如何预防火灾以及火灾发生后的正确应对措施。
三、建筑防火要求
对于农村自建房,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防火措施。比如,厨房与卧室之间必须采用耐火材料分隔;电线敷设应符合安全规范,避免私拉乱接现象;易燃物品不得堆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此外,还鼓励使用阻燃建材,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耐火性能。
四、消防设施配置
农村地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置室外消火栓或天然水源取水点,并保持畅通无阻。每个自然村至少应配备一辆手抬机动泵和足够的水带、水枪等器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置简易消防站,安排专人值守。
五、火灾隐患排查治理
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非常重要。村委会要组织人员对本村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对老弱病残户、出租屋等重点对象要加强监督。发现隐患后应及时整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也要采取临时防范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之一。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报警程序、疏散路线、救援力量调配等内容。定期组织全体村民参与消防演练,熟悉逃生路径和自救互救技巧,提高整体抗灾能力。
以上就是DB37/T 652.2-2012中关于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些核心规定及其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共同维护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