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疫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防疫管理、常见疫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等。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从事细毛羊养殖及疫病防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Comprehensiv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s for Qinghai Dual-Purpose Fine Wool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种之一,其疫病综合防治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护地方特色品种具有重要意义。DB63/T 1039-2011《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疫病综合防治规范》对细毛羊的防疫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免疫接种。标准明确指出,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春季和秋季是免疫的重点时期,必须确保所有羊只按时接受口蹄疫、羊痘等强制免疫疫苗注射。特别强调新生羔羊在出生后45天左右要完成初次免疫,并且每年至少补免一次。这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免疫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风险。
其次,在消毒管理方面,要求养殖场实行分区管理,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消毒频率。生产区每周至少消毒两次,而隔离区则需每日消毒一次。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且轮换使用以防止病原产生抗性。此外,进入场区的所有人员和车辆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这是防止外部病原传入的有效手段。
再者,关于药物使用,标准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提倡采用中草药制剂等绿色防控方法。在治疗疾病时,应严格按照兽医处方用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同时,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用量、使用日期等内容,以便追溯和监管。
最后,应急处置机制也是本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病羊并上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处置,必要时封锁疫点,防止疫情扩散。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综上所述,《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疫病综合防治规范》从免疫接种、消毒管理、药物使用到应急处置等多个维度为细毛羊的健康养殖提供了指导。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还能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建设,值得相关从业者认真学习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