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鳍笛鲷的种质、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及运输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红鳍笛鲷的人工养殖及相关活动。
Title:DB44T 956-2011 Redfin seabrea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鳍笛鲷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DB44/T 956-2011标准对其养殖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标准规定苗种应来源于健康亲本,体长应在3厘米以上且无病害。每亩池塘放养密度为800-1200尾。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苗种质量,同时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水质恶化。
2. 饲料投喂
饲料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0%以上。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8-9点和下午4-5点。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2%-4%,具体根据季节、天气调整。科学的投喂策略有助于促进鱼类生长并减少浪费。
3. 水质管理
要求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定期更换部分水体,夏季每周换水一次,冬季每两周一次。良好的水质环境是红鳍笛鲷健康成长的基础。
4. 疾病防控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养殖设施消毒。一旦发现病鱼,立即隔离处理,并使用国家批准的药物进行治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
5. 收获标准
当鱼体长达到20厘米以上时即可收获。此时鱼肉品质最佳,市场价值也较高。合理把握收获时机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这些条文从苗种选择、日常管理到收获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红鳍笛鲷的优质高效养殖提供了指导依据。严格执行标准可显著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