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及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三控”施肥技术的指导与管理。
Title:Rice \"Three Control\" Fertiliz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DB44/T 969-2011)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控制氮肥用量、控制施肥时期和控制植株群体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氮肥总量控制:标准要求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目标产量确定氮肥施用量。通常情况下,每公顷氮肥施用量不应超过225公斤。这一规定基于科学研究表明,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实际操作时,应结合具体地块的肥力测试结果调整具体用量。
2. 施肥时期控制:标准提倡分次施肥,即基肥占总施氮量的50%,分蘖肥占30%,穗肥占20%。这种施肥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同时避免后期贪青晚熟。在实际应用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水稻生长情况,灵活调整各阶段施肥时间。
3. 植株群体调控:为了防止水稻群体过大引发病虫害,标准建议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如适时晒田、合理密植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逆性。特别是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要严格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确保主穗发育良好。
4. 配套技术措施:除了上述核心内容外,标准还强调了与“三控”施肥相配套的技术措施的重要性,包括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加强水分管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的整体效益。
综上所述,《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DB44/T 969-2011)为科学合理地开展水稻栽培提供了指导依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