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耐盐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设计、测定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苜蓿品种在盐碱环境下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falfa Salt Tolerance Ident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苜蓿耐盐性的鉴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苜蓿耐盐性鉴定的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评价不同品种或品系苜蓿在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这为科研人员和生产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选择适合盐碱地种植的苜蓿品种。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鉴定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权威性和一致性。
术语和定义
- 耐盐性:指植物在高盐环境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 盐胁迫:由于土壤含盐量过高而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鉴定方法
1. 试验设计
- 应设置对照组与处理组,每组至少3次重复。
- 试验田应选在典型盐渍化土壤区域,且需保持土壤水分均匀。
2. 样品采集
- 在苜蓿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开花期)采集叶片样本。
- 样品应在早晨露水干后采集,并立即放入冰袋中保存运输至实验室。
3. 生理指标测定
- 包括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
- 使用电导仪测量相对电导率时,需注意仪器校准及操作规范。
4. 化学分析
- 测定叶片中的Na+、K+离子浓度。
- 分析土壤pH值及盐分组成。
结果评定
根据各项生理指标和化学分析结果综合评估苜蓿的耐盐性。通常将耐盐性强弱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并据此推荐适宜栽培区域。
注意事项
- 实验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 对于新引进的苜蓿品种,在正式推广前应先进行耐盐性鉴定试验。
以上是对DB13/T 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苜蓿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