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水运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构件实体质量的检验方法、技术要求和评定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Title:Code for Quality Inspe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al Elements in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of Fuji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构件实体质量检验规程(DB35/T 1175-2011)是一部专门用于指导福建省内水运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构件实体质量检验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在制定时充分考虑了福建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于确保水运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第4章 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 4.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本章强调了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例如,水泥应符合GB 175的规定,骨料需满足JTG E42的要求。此外,还特别指出,对于处于海洋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抗硫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骨料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
# 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规程规定,水运工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同时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对于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其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³。
第5章 施工过程控制
# 5.1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是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和外观的重要环节。规程要求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接缝处应严密不漏浆。特别是在潮汐影响区域,模板还需具备一定的抗冲刷能力。
# 5.2 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且每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初凝之前完成浇筑。振捣时要避免过振或欠振现象的发生,以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
第6章 成品检测
# 6.1 外观检查
成品的外观检查包括裂缝宽度、表面平整度等方面。规程明确规定,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mm,且不允许贯穿整个截面。表面平整度偏差值也不得超过10mm。
# 6.2 强度检测
混凝土强度是评价结构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规程建议采用回弹法或钻芯取样法来测定实际强度。当采用回弹法时,测区数量应不少于10个,每个测区面积约为200×200mm²。
总结
DB35/T 1175-2011作为福建省地方标准,在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强的具体要求。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福建省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