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企鹅珍珠贝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环境条件、苗种培育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企鹅珍珠贝的人工繁殖及相关养殖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Penguin Pearl Oys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913-2011《企鹅珍珠贝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企鹅珍珠贝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亲贝选择:标准指出亲贝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养殖群体,且年龄应在2-5龄之间。亲贝的壳高需达到12cm以上,雌雄比例为1:1。这一规定确保了亲贝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和繁殖能力,有助于提高后代的质量。
2. 育苗池准备:育苗池需提前消毒处理,使用浓度为30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4小时后清洗干净。池底铺设一层厚度约10cm的细沙,并注入海水至水深60-80cm。此步骤旨在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3. 饵料投喂:幼体孵化后第5天开始投喂单胞藻类作为开口饵料,每日早晚各一次。初期以小球藻为主,随后逐渐增加螺旋藻等营养丰富的藻种。每次投喂量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2-3升。合理安排饵料种类与数量能够促进幼体健康成长。
4. 水质管理:保持育苗期间水温稳定在25-28℃范围内,盐度维持在28-32‰之间。每周更换三分之一体积的新鲜海水,并定期检测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良好的水质条件对于保障企鹅珍珠贝幼体存活率至关重要。
5. 病害防控: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可选用低浓度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预防寄生虫感染;若出现细菌性疾病,则采用抗生素拌饵投喂方式进行治疗。此外还需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清理残饵及粪便等污物。
通过遵循上述关键环节的操作指南,可以有效提升企鹅珍珠贝人工繁殖的成功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免受过度捕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