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巴戟天规范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巴戟天的规范化种植与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Morinda Officinal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FJZYC 07-2024《巴戟天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新旧版本对比中,有一处关键改动值得深入探讨,即“巴戟天种苗繁育技术”这一部分。相较于旧版,新版标准对种苗繁育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和优化。
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在巴戟天种苗繁育过程中,选择优质种源是首要任务。具体而言,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上采集种子,并确保种子成熟度达到85%以上。同时,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包括浸泡和消毒,以提高发芽率。此外,新版标准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的重要性,要求种植地的土壤pH值控制在5.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定期进行深耕翻土,保证土壤疏松透气。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专门的种苗繁育基地,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温控大棚等,以便更精确地调控环境因素;其次,引入先进的检测仪器,用于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及养分状况,从而实现精准管理;最后,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执行新的技术规范。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巴戟天种苗的质量,还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保障药材品质的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