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蓝规范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马蓝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Strobilanthes cus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FJZYC 05-2024马蓝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关于“马蓝种植密度”的规定尤为值得关注。在旧版标准中,种植密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每亩适宜种植数量范围,但未具体区分不同土壤类型与气候条件下的差异性需求。
新版标准则细化了这一内容,根据土壤肥力等级将种植密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明确了相应的株行距设置。例如,在肥沃土壤条件下,推荐采用1.8米×0.3米的株行距;而在贫瘠土壤环境中,则建议调整为1.5米×0.4米。这种基于实际生产环境的差异化指导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稳定性。
应用该条文时,首先需要准确评估目标地块的土壤性质。可以通过采集土样送检等方式获取详细的土壤养分数据,进而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别。其次,在确定了土壤等级后,严格按照推荐的株行距安排播种工作。此外还需注意定期监测植株生长状况,若发现因种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透光不良等问题应及时采取间苗措施以保证整体健康发育。通过科学合理的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马蓝的单位面积产量并改善品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