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移动采集系统的交通信息质量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质量改进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移动采集系统的交通信息质量评价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Quality Based on Mobile Collec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4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13-2011《基于移动采集系统的交通信息质量评价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评估基于移动采集系统获取的交通信息质量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5.1 数据完整性
本条款要求数据完整性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数据缺失情况:检查在特定时间段内是否有数据缺失,特别是关键路段或时段的数据。
- 数据连续性:确保数据在时间轴上的连续性,避免出现突然中断的情况。
5.2 数据准确性
数据准确性的评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位置精度:通过与已知参考点对比,验证采集设备记录的位置信息是否精确。
- 速度一致性:比较不同设备在同一地点测得的速度值,确保其一致性。
- 时间同步:检查所有数据的时间戳是否正确且一致,以保证数据的时间序列无误。
6.1 数据处理流程
规定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 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噪声。
-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特征,识别模式和趋势。
- 结果输出:生成最终报告,展示分析结果。
7.1 质量指标体系
建立了一套全面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多个维度:
- 可靠性:反映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时效性:衡量数据更新频率及响应速度。
- 适用性:考察数据对于实际应用的有效程度。
附录A 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提供了具体的评估技术和工具使用指南:
- 统计学方法:如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用于量化误差大小。
- 可视化技术:借助图表直观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趋势。
以上是对DB11/T 813-2011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