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蚕微粒子病的诊断技术,包括样品采集、制备、显微镜检查及确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桑蚕微粒子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控工作。
Title:Diagnosis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kworm Microsporidi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185-2011《桑蚕微粒子病诊断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桑蚕微粒子病的诊断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微粒子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桑蚕养殖过程中微粒子病的确诊和防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文件为桑蚕微粒子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例如GB/T 19424-2003《桑蚕微粒子病检测方法》等。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桑蚕微粒子病”、“显微镜检查”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各方理解一致。比如,“桑蚕微粒子病”是指由微粒子引起的蚕体疾病,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体质虚弱等症状。
微粒子病的诊断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多种诊断方法,包括:
1. 显微镜检查法:通过采集病蚕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微粒子存在。
2. 染色法:使用特定的染料对样本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显微镜观察,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3. PCR检测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样本中的特异性DNA片段。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指出样品应从健康状况较差或已死亡的蚕体中采集,并强调样品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活性和完整性。
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情况,标准给出了相应的判定标准。如若显微镜下发现大量微粒子,则可判定为感染;若未发现或仅少量存在,则需结合其他检测手段进一步确认。
防控措施建议
除了诊断方法外,标准还提出了若干预防和控制措施,比如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环境以及及时隔离疑似病例等,旨在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以上内容基于DB51/T 1185-2011的核心要点进行提炼与阐述,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