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田配置、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多花黑麦草原种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iginal Seeds of Lolium multiflor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613-2010《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规定了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田建立、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质量检验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要求种子生产区应远离其他牧草种植地至少500米以上,并且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转基因品种。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混杂以及基因污染问题的发生,确保种子纯度。
其次,在品种选择上,明确规定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通过的优良品种作为母本材料。同时强调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通常春季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秋季则可选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之间。
对于种子田建立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标准指出新建种子田前需对土壤进行深耕翻犁,并施足底肥;整地时要做到地面平整无积水;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一般为0.75~1.0公斤。此外还特别提到幼苗期要及时除草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关于田间管理部分,则进一步细化了水肥管理和修剪措施。建议在整个生长季节内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3次,每次间隔约一个月;遇到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当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开始第一次刈割,以后每隔20天左右再进行一次刈割直至开花结实期结束为止。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捕食蚜虫等害虫;必要时也可喷洒低毒高效农药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操作,并注意避开雨天及授粉高峰期。
最后,在收获与质量检验阶段,规定当多数果穗变黄且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采收。收获后需尽快晾晒干燥并脱粒分级包装储存。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指标也有明确要求,包括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千粒重不低于1.5克等等。
综上所述,《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规范,它从环境选择到具体栽培管理直至最后的产品检测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提高多花黑麦草种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