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穗槐苗木的质量分级、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验收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紫穗槐苗木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
Title:Quality Grading of Amorpha fruticosa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150-2009《苗木质量分级 紫穗槐》是河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紫穗槐苗木的质量分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造林绿化为目的的紫穗槐苗木质量分级。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对象为造林绿化的紫穗槐苗木,其他用途如药用或观赏用途的紫穗槐苗木不在本标准范围内。
苗木规格要求
1. 高度:一级苗高度应≥40cm,二级苗高度应在30cm至40cm之间。这是衡量苗木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其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速度。
2. 地径:一级苗的地径应≥0.4cm,二级苗的地径在0.3cm至0.4cm之间。地径反映了苗木茎干的粗壮程度,影响其抗风能力和水分吸收能力。
3. 根系:要求根系完整、无病虫害,一级苗主根长度应≥15cm,须根数量多且分布均匀。健康的根系是苗木移栽后快速恢复生长的基础。
植物健康状况
1. 病虫害:苗木不得带有严重病虫害,叶片不得有明显病斑或虫害痕迹。这确保了苗木的健康状态,减少后期管理难度。
2. 机械损伤:不允许有严重机械损伤,如折断枝条或树皮大面积破损。这些损伤会影响苗木的生理功能和外观品质。
检验方法
1. 测量工具:使用精度为1mm的卷尺测量高度和地径,采用根系分量法检查根系状况。
2. 抽样检查:每批苗木随机抽取10%进行检验,不足100株时全部检查。这种方法保证了抽检结果的代表性。
包装与运输
1. 包装:苗木需捆扎整齐,根部用湿润材料包裹,防止失水。包装方式直接影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
2. 运输: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颠簸,确保温度适宜。合理的运输条件有助于保持苗木的活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3/T 1150-2009对紫穗槐苗木的质量分级提出了严格要求,从规格到健康状况再到运输细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造林绿化工程的成功率和苗木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