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苹果囊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的使用方法、监测和防治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苹果囊蛾的监测与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heromones for Grapholita inopin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苹果囊蛾性信息素的应用在防治这种害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DB65/T 3139-2010《苹果囊蛾性信息素应用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明确了“苹果囊蛾”、“性信息素”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2. 诱捕器的选择与设置:
- 诱捕器类型:推荐使用粘胶板式诱捕器,因其能够有效捕捉目标昆虫而不伤害非靶标生物。
- 安装高度: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中部偏上位置,通常离地面约1.5米左右,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雌虫释放信息素的高度,提高诱捕效率。
- 间距安排:每公顷设置诱捕器数量不少于40个,并且要均匀分布在整个果园内,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的活动区域。
3. 诱芯更换频率:为了保持诱捕效果,规定每隔两周需更换一次诱芯。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诱芯中的活性成分会逐渐挥发殆尽,影响其吸引力。
4. 监测频率及数据分析:要求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诱捕器,并记录下被捕获雄虫的数量、种类以及出现的时间段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评估苹果囊蛾种群动态至关重要,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
5. 安全注意事项:强调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诱芯物质;同时,在处理废弃诱芯时要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内容,可以有效地利用苹果囊蛾性信息素来降低其种群密度,减少对果树的危害,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