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玉米种植区的杂草防治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in Cor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37/T 1541-2010)是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田杂草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区域的杂草综合管理。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作物类型,确保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杂草综合治理:指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玉米田中的杂草进行全面控制。
- 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选用抗性品种、适期播种等方法来减少杂草的发生。
- 化学防治:使用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控,需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及施用时期。
3. 农业防治措施:
- 合理轮作:建议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长期单一作物导致杂草种群积累。
- 选用抗性品种:推广种植具有较强抗逆性的玉米品种,以降低杂草危害风险。
- 适期播种:春季应在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夏季则尽量缩短麦收后到玉米出苗的时间间隔,以便及时开展化学封闭处理。
4. 化学防治要点:
- 药剂选择:针对不同生长期的杂草选用适宜的除草剂。例如,在玉米苗前可采用乙草胺、甲草胺等进行土壤处理;苗后则可选用烟嘧磺隆、莠去津等茎叶处理剂。
- 施药时间:苗前除草应在播种覆土后立即喷洒,苗后除草则要抓住杂草幼苗期的关键时期。
- 施药方法:采用均匀喷雾的方式,确保每株玉米都能受到保护同时避免过量用药造成药害。
5. 监测与评估:定期检查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评估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并据此调整后续管理策略。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杂草种类、密度变化以及抗药性发展状况。
6. 环境保护要求:强调在实施任何防治措施时都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比如防止药液漂移污染周边作物或水源地,合理处置废弃包装物等废弃物。
综上所述,《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37/T 1541-2010)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玉米田杂草防控提供了全面指导,其核心在于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合力,既能够有效控制杂草又兼顾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