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丝郁金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黄丝郁金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rcuma kwangsiensis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032-2010黄丝郁金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黄丝郁金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黄丝郁金的种植与管理。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作物种类,确保了指导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黄丝郁金”进行了明确界定,指的是一种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3. 产地环境:要求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pH值在6.0至7.5之间。适宜的土壤条件能够保证黄丝郁金生长良好,提高产量和品质。
4. 栽培技术:
- 种苗选择: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种苗,种苗大小应在15克以上。
- 种植密度: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株距保持在20-30厘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植株生长。
- 施肥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补充氮磷钾复合肥。
5.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 除草松土: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促进通风透光。
- 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措施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确保产品安全。
6. 采收:一般在栽种后的第二年秋季进行采收,此时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采收时注意不要损伤根茎,以免影响后续加工。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51/T 1032-2010黄丝郁金生产技术规程》从种植到采收的各个环节都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对于保障黄丝郁金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