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采用人工去雄方法进行棉花杂交种子生产的全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tton Hybrid Seed Production - Manual Emasculation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Cott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292.1.1-2009《棉花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棉花杂交种子的生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棉花杂交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亲本繁殖、去雄授粉、田间管理、收获和质量检验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山东省内棉花杂交种子的生产。
2. 术语和定义
- 杂交种子:通过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品种或品系相互杂交获得的种子。
- 去雄:在母本植株上除去雄蕊的过程,以防止自花授粉。
3. 亲本繁殖
- 隔离措施:亲本繁殖区应与其它作物隔离至少500米以上,确保不发生机械混杂。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一般春播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4. 去雄授粉
- 去雄方法:采用手工或机械方式进行去雄操作,要求每天上午8:00-10:00完成当天开花花朵的去雄工作。
- 授粉方式:采用父本花粉涂抹于母本柱头上的方式进行授粉,每朵花只需一次有效授粉即可。
5. 田间管理
- 水肥管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肥浇水,特别是在蕾期和花铃期要加强肥水供应。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6. 收获和质量检验
- 收获时机:当棉铃完全开裂且纤维干燥时开始收获。
- 质量检验:按照NY/T 1455的规定对收获后的种子进行纯度、净度、发芽率及水分含量等方面的检测。
以上内容为DB37/T 1292.1.1-2009标准中关于棉花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重要条款及其具体要求的解读。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有效提高棉花杂交种子的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