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斜拉桥的换索设计与施工及相关工作。
Title: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ble Replacement in Cable-Stayed Brid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山东省地方标准《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规程 DB37/T 1312-2009》是一部专门针对斜拉桥换索工程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大跨度斜拉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拉索的情况。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即仅限于大跨度斜拉桥,并且是针对正常使用期间的换索工作。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换索”、“临时支撑”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换索”被定义为在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将原有的拉索替换为新的拉索的过程。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换索工作的认识。
3. 基本规定:要求换索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桥梁检测评估,确保桥梁主体结构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强调了换索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措施。
4. 设计阶段的要求:
- 荷载计算:需根据实际运营条件重新计算桥梁各部分的荷载情况。
- 新材料应用:鼓励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以提高新拉索性能。
- 耐久性考量: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新拉索的使用寿命及维护便利性。
5. 施工阶段的关键点:
- 施工顺序:明确规定了先拆后装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步骤指导。
- 质量控制:强调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查,特别是新旧拉索过渡段的连接质量。
- 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桥梁变形情况,必要时进行微调以保证整体稳定性。
6. 验收标准:换索完成后,除了常规的外观检查外,还需通过静载试验验证桥梁承载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此外,还要求记录详细的施工日志和技术档案以便后续维护参考。
以上内容基于《斜拉桥换索设计与施工规程 DB37/T 1312-2009》,重点突出了一些核心条款及其实际意义,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