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赤眼蜂蜂种采集、保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赤眼蜂蜂种的采集与保存,以及相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richogramma Spec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599-2009《赤眼蜂蜂种采集保存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赤眼蜂蜂种采集和保存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赤眼蜂蜂种的采集、保存及其质量控制。明确了适用范围为广东省,并强调了蜂种质量的重要性。
2. 术语和定义:
- 赤眼蜂:寄生在害虫卵上的小型寄生性昆虫。
- 蜂种采集:从自然界或人工饲养环境中收集赤眼蜂的过程。
- 蜂种保存:将采集到的赤眼蜂以一定方式保存以便后续使用的技术手段。
3. 环境条件:
- 温度与湿度:采集时需注意环境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20-30℃),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
- 光照:避免强光直射,可适当遮荫处理。
4. 采集方法:
- 使用特制的采集工具,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操作。
- 注意不要损伤蜂巢结构,确保蜂种健康完整。
5. 保存技术:
- 短期保存:采用冷藏法,温度控制在4℃左右。
- 长期保存:可以考虑冷冻干燥技术,但需保证解冻后仍能正常孵化。
- 定期检查保存状态,防止污染或变质现象发生。
6. 质量检测:
- 包括外观检查、活力测试等环节。
- 活力测试可通过观察其飞行能力或者产卵行为来判断。
7. 安全措施:
-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 做好废弃物处理工作,防止环境污染。
以上内容是对DB44/T 599-2009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