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的术语和定义、测定条件、测定项目与方法、数据处理及结果评定。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瘦肉型种猪的性能测定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formance Testing of Lean-type Breeding Pi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980-2008《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瘦肉型种猪场的性能测定工作。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对象限制,确保了测定工作的针对性。
2. 测定指标:包括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胴体品质等。这些指标的选择基于瘦肉型种猪的主要育种目标,即提高瘦肉率和生产效率。
3. 测定时间与频率:生长性能测定通常在出生后45天、90天、150天分别进行一次;繁殖性能则在母猪首次配种后每年测定一次。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全面了解种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
4. 测定环境条件:要求测定环境应保持稳定,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湿度控制在50%至70%之间。这有助于减少外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5. 测定方法:生长性能测定采用称重法;胴体品质测定需屠宰后立即进行,使用电子秤精确测量胴体重,并记录背膘厚度。强调了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及操作的一致性。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所有收集的数据均需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得准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同时要求定期更新数据库,便于长期跟踪比较。
7. 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测定结果的真实可靠,规定每批次测定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检查,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执行测定任务。此外还需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定期评估整个测定流程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旨在提升河北省范围内瘦肉型种猪养殖业的整体水平。